东莞,刚冲出一个超级独角兽Simeone_xu2年前更新80 大湾区全力造芯。 作者 | 张继文 这一次是东莞。 投资界获悉,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域半导体”)近日获约12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比利时基金、广东粤科投、南昌产业投资集团、嘉元科技、招商资本、乾创资本等。另外,天域半导体的上市辅导备案,开始奔赴IPO了。 这是东莞乃至大湾区罕见的半导体独角兽。成立于2009年,天域半导体坐落在东莞松山湖,是中国第一家从事研发碳化硅(SiC)外延晶片的创业公司。历时10余年,天域半导体填补了国内碳化硅外延晶片市场的空白,身后聚集了一个亮眼的投资人阵容,包括华为哈勃、比亚迪等赫赫有名的产业资本,还有不少政府背景基金的身影。 前有粤芯半导体,后有天域半导体,广州、东莞乃至大湾区的造芯热情推向了高潮。如今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为核心的大湾区正全身心投入到芯片产业,希望打造一条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播下种子,一个个芯片独角兽正在大湾区拔地而起。 01. 东莞又一芯片独角兽,估值百亿 要去IPO了 这是一位莞商跨界创业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欧阳忠,曾在2003年创立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日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灰纸板生产基地。期间,他意识到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性,于是选择“跨界”半导体行业。 那是2009年,欧阳忠在东莞成立了天域半导体,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碳化硅 (SiC) 外延晶片市场营销、研发和制造的民营企业。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以碳化硅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是继硅材料之后最有前景的半导体材料之一。而且,所有的碳化硅器件基本上都是在外延上实现的,所以外延环节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也对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当时的碳化硅尚未成熟,这一布局算得上超前。但欧阳忠有自己的考虑:要有前沿的眼光,投资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起步阶段,天域半导体花费数千万购置了进口的碳化硅外延设备,并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碳化硅外延片的生产。2010年,天域半导体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共同创建了碳化硅研究所,并引进了以王占国院士为首的7名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走过了10余年,天域半导体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片企业,也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汽车质量认证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企业。同时,天域半导体是国内最早实现6英寸外延晶片量产的企业,并提前布局国内8英寸SiC外延晶片工艺线的建设。 2022年4月,天域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外延片项目落地东莞;同年8月,Coherent宣布与天域半导体签订1亿美元订单,向后者供应碳化硅6英寸衬底,从当季度开始到2023年底交付。欧阳忠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天域半导体4-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年产能达12万片,是国内首家实现4-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的厂商,年产值10亿元。 同时,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市场进入爆发期,向来低调的天域半导体也进入了投资人的视野。 2021年7月,天域半导体获得了华为哈勃的天使轮融资;2022年6月,公司宣布完成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工作。其中,第二轮战投为比亚迪、上汽尚颀等,第三轮战投为海尔资本、晨道资本、东莞大中和申能欣锐等。 最新消息是,天域半导体官宣了一笔约12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海富产业基金管理的中国比利时基金、广东粤科投、南昌产业投资集团、嘉元科技、招商资本、乾创资本等。至此,天域半导体身后集聚了一大批投资人,涉及头部产业资本、财务投资人和地方国资平台。据知情投资人透露,天域半导体最新估值接近130亿,堪称超级独角兽。 作为投资方之一,海富产业基金表示,天域半导体是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绝对老兵,历经了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份难得的战略定性即是团队坚韧气质的体现,也是对行业趋势理性判断的结果。此外,天域半导体在供应链安全保障方面也体现了战术先发,即保持了与海外大厂的持续良好合作,还与国内新兴供应商积极建立合作关系,更为本土新兴厂商提供产业化测试和产品优化的土壤。 目前,这匹来自东莞的半导体黑马开始冲刺IPO。中信证券官网显示,天域半导体于今年1月开启上市辅导备案,这意味着东莞很快也将迎来一个芯片IPO。 02. 东莞在搞半导体? VC开始来出差找项目了 提到东莞,大家依旧最先想到的是“世界工厂”。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东莞可以随处看到生产服装、食品、家具的工厂。近几年,被誉为“创业教父”的李泽湘教授联手一众学者创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培育了海柔创新、云鲸智能等明星机器人公司,更有华为终端、汇川科技、拓斯达等一大批具有行业突出影响力的企业在东莞松山湖发展壮大。由此,松山湖也悄然成为了东莞产业升级的一张烫金名片。 但是,外界对东莞的芯片产业却鲜少提及,只有专注芯片方向的投资人知道这座城市有哪些宝藏芯片公司。实际上,东莞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花费了不少功夫,也跑出了一批颇具特色的芯片公司。 比如利扬芯片。2010年,有过成功创业经历的黄江在东莞成立了利扬芯片,专门做芯片测试,主要提供包括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12 英寸及8 英寸等晶圆测试服务、芯片成品测试服务以及与集成电路测试相关的配套服务。一路走来,利扬芯片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芯片测试服务商之一,身后更是有达晨财智、中兴创投、中芯聚源等投资方跟随。2020年,利扬芯片登陆了科创板,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集成电路测试企业。 还有国内高性能时钟芯片供应商大普通信,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致力于研究时钟芯片、高稳时钟、时间服务器和射频无源器件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趁着国内掀起半导体投资热潮,大普通信也先后完成了数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华登国际、华控基金、联通创投、上海科创基金、嘉御资本、粤财基金等。 此外,松山湖还集聚了东莞市90%以上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新资源,初步搭建了以“半导体设计和封测”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挖掘培育了一批优秀集成电路企业,包括芯片设计领域上市企业赛微微电子、中国内存市场龙头企业记忆科技、中国台湾上市公司盛群半导体大陆总部合泰半导体等。 不止如此,东莞正着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目标是成为第三代半导体南方重镇。早在2016年9月,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南方基地在东莞启动,这是国家继北京顺义基地之后在全国设立的第二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 在“东莞市发展半导体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中,东莞市目标到2025年实现半导体产业收入超800亿,22-25年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5%,实现一批营业收入超10亿的半导体企业,并将“第三代半导体突破工程”列为行动计划重点工程的第一项。 目前,东莞在设备、材料和应用开发方面形成了以散裂中子源、阿秒先进激光、南方先进光源为代表的半导体装备集群。同时,东莞依靠自身配套完整、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了中镓半导体、天域半导体、中图半导体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半导体龙头企业。 “东莞的半导体产业还处于价值洼地,很多公司低调却很有实力。”一位常年关注半导体方向的投资人透露。事实证明,VC圈也开始意识到东莞的芯片公司,并开始陆续出差东莞找项目。 投资界VC情报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时间里,长工微电子、清芯半导体、中科汇珠等十余家公司接连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其中,中科汇珠则是在天使轮拿到了1.5亿人民币。2022年底,中科汇珠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SiC及相关材料团队的产业化公司,专注研发SiC外延材料。据悉,这一轮融资由国投集团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同发起设立、国投创合管理的基金领投,力合资本、深创投、中信建投资本、耀途资本等国内知名投资机构跟投。 “东莞乃至珠三角城市拥有大量半导体客户群,这是显著的优势。如果能够善于利用,这里极有希望培育出世界级的半导体产业链。”随着投资人的涌入,东莞更有底气参与到大湾区芯片产业的突围战中。 03. 大湾区集体发力半导体 追赶长三角 眼下,从东莞到整个大湾区,都不约而同地吹响了振兴半导体产业的号角。 “珠三角为何在半导体上落后于长三角?”这一疑问曾经深深刺痛着珠三角产业界,也暴露了珠三角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技术短板。当长三角在半导体高歌猛进时,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却几乎在半导体产业上隐身。 一位资深投资人分析道,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少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 深圳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合伙人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前几年,该合伙人十分看重的一个光芯片相关的初创公司,在完成天使轮投资之后选择落在了长三角。“我们投的芯片公司常常被长三角‘挖走’,或是因为政策、或是考虑封装便利,各种原因也让我们很无奈。” 对此,珠三角产业界一直在反思。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李进先曾分析,广东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发展薄弱,是因为其过度市场化和开放,集成电路产业在制造端相对周期更长、投入量更大。因此,广东需要在制造端和封装端做资金和资源都比较重度的投资,同时还要找一些项目导入到大湾区。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新增晶圆厂和封装厂的项目是未来大湾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心。 发力虽晚,但珠三角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已定。作为创投环境最为活跃的城市,深圳在半导体设计领域一枝独秀,拥有近400家设计公司。尤其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深圳已经集聚了中芯国际、比亚迪、昂纳科技、金泰克、基本半导体、纳微半导体、拉普拉斯等重点企业,第三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初成规模。 而身为省会的广州,近年来后劲十足。典型的案例之一便是,粤芯半导体补足了珠三角在12寸晶圆制造缺失的短板。2017年,粤芯半导体在广州成立,随即火速实现量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专注于模拟芯片领域和进入全面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公司身后聚集了一个超豪华的投资人阵容,既有长长的市场化投资机构,也有广州当地产业基金撑腰,更是不乏汽车、工业领域赫赫有名的产业资本,投资机构数量之多,场面之壮观,令人惊叹。2022年底,粤芯半导体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战略融资,跻身半导体超级独角兽行列。 “粤芯半导体投产启动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之前广东、广州芯片生产空白,是‘广州第一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曾向《广州日报》如此评价。在今年新春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被寄予厚望的粤芯半导体更是立下军令状表示,加快三期项目建设,争取2023年年底设备搬入、明年投产。 以深圳、广州为起点,整个大湾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有着巨大应用市场空间的制造之都佛山也不甘落后。根据佛山发布的《佛山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而珠海,虽然依靠MP3、MP4、智能手表、蓝牙耳机、智能音箱等消费类芯片混得风生水起,也在奋力补足自身制造、封测方面的缺陷。《珠海市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 看到这一幕,不少投资人十分感慨:为了集成电路,大湾区真的拼了。“广东历来是一个很务实的地区,也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既然政府下了决心,无论是政策、方式方法,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都会不断做优化。”一位关注芯片产业的投资老兵曾如是说道。 资本方面,以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为代表的一批省、市、区级产业基金纷纷落地。这几年,上海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和华登国际三家业内知名半导体创投机构纷纷赶来大湾区设立基金、出手投项目,魄力十足。 在海富产业基金看来,广东省已形成了“补晶圆加工存量短板,同时以第三代半导体作为增量突破口”的产业发展共识,并把第三代半导体当作发展的重心。目前,珠三角是国内少有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初步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地区,特别是在材料、设备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须知道,第三代半导体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长三角还是大湾区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布局得当,大湾区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并跑、甚至领跑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不过,中国半导体崛起是一场漫长的征程。过去一度缺席的珠三角,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赶超京沪,全国第一。”最近接触了广深多家引导基金后,一位来自北京的投资人感叹,这片土地正在渐渐重拾昔日制造业的荣光。
没有回复内容